家庭亲子动态详情

富哥哥穷弟弟:决定他们命运分水岭的竟然是...... | 教育分享

2019-11-18 2548次

作者 | 语不惜


一个登顶,住着联排别墅,资产成迷;一个落魄,栖息在卡车内,居无定所,靠打零工维持生计。


很难想象,落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竟然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。



近日,这部号称「英国版变形记」的纪录片《富哥哥穷弟弟》刷新了人们的认知。

同一个妈妈生出的两个儿子,为什么成年后的人生却迥然不同?



01

兄弟俩不同的命运,要追溯到童年。

他们出生于普通家庭,哥哥比弟弟大一岁,父亲是警察,母亲是银行小职员,二人住着同样的房子,吃着一样的食物,接受着一样的教育。


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,父母对弟弟格外宠溺一些。


当8岁的哥哥在帮别人遛狗、修理草坪,每天早上忙着送报纸,晚上在超市打工的时候,弟弟则游手好闲、到处游荡。

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甚至于,因为太闲,弟弟还会做些出格的事情,他会破坏学校的公物,闯进当地的教堂,卖小黄书来买香烟。


哥哥21岁离家创业,通过做小生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,他通过倒来卖去,不断积累财富,成为了千万富翁。



或许,正是来自于父母无意识的放手,让哥哥吃了更多的苦,才锻炼了他的意志力,让他更早地具备了独自谋生的能力。


而弟弟则因为年幼时父母的溺爱,长大后变成了一个做事只有「三分钟热度」的人。


决定孩子人生的到底是什么?

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。


一个孩子能走到什么程度,跟父母的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

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

「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,这个字眼是跟劳动、流汗、受伤磨出老茧分不开的,这样他们长大后,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,提高抗挫折能力。」


父母的溺爱,往往会毁了孩子。有远见的父母都明白,舍得让孩子吃点苦,适当的时候逼孩子一把,是爱子之大计。



02
 

前段时间,霍启刚郭晶晶夫妇,因为一组带儿子到农田插秧的照片,获万千网友怒赞。

网友看了纷纷感叹:「他让我学会了分辨贵族和土豪。」


作为一个母亲,这对豪门夫妻最感动我的地方是,明明有资本给孩子最好的,却依旧愿意用最质朴的教育方式,让孩子到劳动中去感受一蔬一饭的来之不易。



不骄纵孩子,肯让孩子吃苦,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


只可惜,现实生活中,很多父母不舍得孩子吃苦,把孩子从小泡在蜜罐里,养出了太多只知道「索取」,不肯吃苦、不肯付出的「平民富二代」。


哈尔滨的刘女士,在儿子高中时,斥巨资送他去国外留学,前后共花费200万元,然而儿子连预科都没有过。回国后,更是宅在家里天天玩游戏,吃饭都要奶奶送到跟前,甚至一口口喂。


美国心理学家卫·埃尔凯特说: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,做父母的需要给孩子两样东西——根和翅膀。


如果说良好的家境是根,那么,锻炼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,和独立生活的品质则是翅膀。


给孩子讲再多道理,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里的不容易,只有这样,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只是「纸上谈兵」。


有远见的父母,都应该「绝情」一点,舍得放手,让孩子去历练,去尝试,才能让孩子长出搏击长空的翅膀,展翅高飞。



03

小时候,或许我们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,觉得父母的严厉,都是不爱自己的表现,等长大后才明白为时已晚。


《富哥哥穷弟弟》中的哥哥,一直都很内疚,他认为,弟弟当年是为了去另外一个城市看自己,才放弃了汽车修理工学徒的身份和考试,错过了转正的机会。


而他们的妈妈却说,事实上,早在决定去找哥哥的一个月前,弟弟就放弃了他的学徒身份和考试。



我很想知道,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,看着自己穷困潦倒、愤世嫉俗的二儿子时,是否有过刹那间的后悔。内疚自己在儿子成长中的关键时刻,没有狠下心来逼他一把,让他为自己的人生再坚持一下。


人活一世,最大的遗憾,莫过于,在「我能行」的年纪,选择了放弃。


2008年,放弃了高考的安徽男孩徐孟南,因为一张零分试卷,成了网络红人。

然而,十年以后,在他历经千帆后,为了弥补遗憾,他决定重拾学业,重新参加高考。



他说:「如果当时有人劝我,我一定不会这么任性。」

然而,出走半生,归来时那个轻狂少年早已经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。


光阴如斯,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,一日之差就可能有千里之别,何况十年?


人这一生,关键的就那么几步。为人父母,在孩子该坚持的时候,莫要做了「去留随他意」的决定。



04
 

上周打电话回家,母亲告诉了我一件特别糟心的事情。


表弟在外边借了高利贷,结果利滚利,5万变成了10万,催债的找不到他,就直接找到了家里。

年迈多病的姨夫姨妈一边捶胸顿足地说,都怪自己太惯着儿子,才把他养得如此不成器,一边又四处打电话筹钱,替他还欠款。


挂完电话,我心里有种隐隐的担忧。


这已经不是债主第一次上门了,这也不是家里人第一次替他还债了。


老来得子,本应该是件高兴的事情,却因为过于娇惯,生生培养出了一个「讨债鬼」,搅得一家人不得安生。


以爱之名,把孩子培养成「巨婴」,只会辜负一个美好的生命,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。


父母能给孩子许多爱,但父母却不能代替孩子长大。



《特别狠心特别爱》一书的作者沙拉,在养育孩子初期,和很多中国妈妈一样,也是抱着一种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态,辛苦地抚养着自己的三个孩子。


回到以色列后,她也保持着这种习惯,自己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,孩子们只管学习就行。


后来,有那么一天,邻居大婶来串门,看到沙拉事事为孩子包办,心直口快的她告诉沙拉:

「不要以为你生了孩子就是母亲,你这样不是爱孩子,是在害孩子。孩子是家庭的一员,他们有责任负担起力所能及的事,分担大人的负担。」


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沙拉,果断地改变了教育方式。自此,她开始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,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。


多年以后,她的两个儿子都成了亿万富翁,女儿也大学毕业,有了自己心仪的工作。


真正有远见的父母,都懂得自己后退一步,让孩子自己向前冲。


放手是一种大爱。

让孩子自己去走一些路,经一些事,是一种磨砺,更是一种成长。



教育的真谛,最终是为了让孩子成人。而成人的标准,就是让他具备离开父母后,自己拥有能独当一面,自给自足的能力。


不溺爱孩子,舍得放手,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,只有这样,长大以后,他才既能享受坦途,也能顺应逆境,做一个能屈能伸、富有张力的人。


这,才是真正的爱孩子。


 -End-


作者:语不惜,正面管教家长讲师。自由撰稿人,家庭教育及心理学资深爱好者,专注分享婚姻、情感、育儿知识。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

专注于艺术与成长相融合的教育机构

400-880-2103
● 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39号广东国际大厦裙楼306

微信客服

微信公众号

版权所有© 艺加说(广州)艺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15613号

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39号

0.2663s